刘海粟(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油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社会活动家)

 中國藝術家     |     来源  未知    |    2023-06-12 11:21
刘海粟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

 
一、人物简介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汉族,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江苏武进人,民盟盟员,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油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 、社会活动家,其主要著作有《画学真诠》《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欧游随笔》《石涛与后期印象派》《中国绘画的继承与创新》《存天阁谈艺录》《黄山谈艺录》《刘海粟艺术文选》《梵高》《高更》《马蒂斯》以及译著《现代绘画论》等;主要油画作品有《巴黎圣母院》《卢森堡之雪》《威尼斯》《罗马斗兽场》《向日葵》《威士敏斯达夕照》等;主要中国画作品有《寒林》《飞瀑》《黄山古松》《五大夫》《啸虎》等。
 
刘海粟于1914年任上海图画美术院副校长;1915年—195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1932年,编辑出版《世界名画集》,10月,在上海举办“刘海粟欧游作品展览会” ;1937年10月,创作油画作品《四行仓库》;1952年11月—1957年11月,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57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刘海粟国画油画展览”;1968年,创作国画作品《葡萄图》《牡丹图》《寥廓江天万里霜》《松石图》等;1979年6月,“刘海粟绘画展览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1979年6月—1983年3月,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1988年9月,“刘海粟十上黄山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1991年3月,获得香港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并获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4年8月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二、主要作品

绘画作品
创作时间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作品规格
1924年
《言子墓图》 
国画
149cmx79.5cm
1929年
《月夜》 
油画
81cmx60cm
1930年
《翡冷翠》 
油画
55cmx46.3cm
1930年
《雨后比利时鲁汶圣比得教堂》 
油画
81.3cmx60.3cm
1930年
《珍珠少女》 
油画
81.3cmx60.5cm
1930年
《阳台一隅》 
油画
92cmx65.5cm
1930年
《肖像》 
油画
80.8cmx116.3cm
1930年
《向日葵》 
油画
91.7cmx65cm
1931年
《坐姿裸女》 
油画
80.2cmx60.1cm
1931年
《旭日暮色》 
油画
60.5cmx81cm
1931年
《绣球花》 
油画
45.5cmx55.5cm
1932年
《五松图》 
国画
239.4cmx115.7cm
1933年
《棕》 
油画
72cmx60cm
1933年
《紫霞洞》 
油画
59cmx71cm
1933年
《雪》 
油画
81.2cmx96.2cm
1935年
《朱松》 
国画
130cmx77.6cm
1936年
《夜色》 
油画
54cmx65cm
1937年
《绣球花》 
油画
72.6cmx55cm
1937年
《夏山欲雨图》 
国画
32.8cmx265.5cm
1940年
《椰林落日》 
油画
60cmx74cm
1944年
《万山积雪图》 
国画
108.5cmx60cm
1946年
《叶密翡翠茸茸》 
国画
136cmx68.8cm
1949年
《西湖高庄》 
国画
22cmx69cm
1954年
《无锡太湖》 
国画
127cmx67.3cm
1954年
《黄山散花坞年》 
纸本水墨设色
135cm×65.6cm
1954年
《黄山云海》 
油画
62cm×75cm
1956年
《骊山图卷》 
国画
50cmx223.5cm
1956年
《一定要把淮海修好》 
国画
49.5cmx264.5cm
1965年
《艳斗汉宫春》 
国画
103.5cmx108.4cm
1966年
《溪流中断石》 
国画
67.3cmx43cm
1971年
《雨中牡丹图》 
国画
132.5cmx67.5cm
1972年
《退却红衣学淡妆》 
国画
50.5cmx129.3cm
1976年
《渔父图》 
国画
252.5cmx78.5cm
1977年
《天都峰雷雨》 
国画
66.5cmx130cm
1977年
《水龙吟》 
纸本设色
180cm×96cm
1978年
《熊猫》 
纸本设色
138cm×64cm
1979年
《黄山立雪台晚翠图》 
 
纸本设色
47.8cm×90.8cm
1980年
《满庭芳(泼墨黄山)》 
国画
68cm×137cm
1982年
《黄山光明顶》 
国画
105cm×137cm
1982年
《曙光顶看始信》 
油画
60cm×80cm
1985年
《遵义会议会址》 
麻布油画
81cmx110cm
1988年
《奇峰白云》 
国画
93.5cm×172cm

 
刘海粟国画作品
刘海粟国画作品
刘海粟国画作品
刘海粟国画作品
 
三、创作特点
 
刘海粟油画作品
刘海粟油画作品
刘海粟油画作品

刘海粟油画作品
艺术综述
刘海粟擅长中国画、油画和书法,对诗词亦有造诣。
 
刘海粟始终以中国的绘画传统为根基,并不断把前沿的西方艺术观念融入自己的创作。其终其一生都在探索着打通中西美术观念壁垒的融合之路,他的艺术语言也在这条探索之路中不断变化、成熟,直至终成一派。 
 
刘海粟油画创作的初期也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萌芽初发之际,他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参考和借鉴了后印象主义的创作语言。在色彩和笔触上能看到类似后印象主义的特点,但其自幼所习中国传统绘画创作方式的惯性依旧存在于画面之中。就刘海粟早期的油画创作而言,可以看出其对中国传统绘画和后印象主义艺术语言的融合和转化。 
 
1929年,刘海粟开启为期3年的旅欧游学生涯,这是他艺术生涯的转折。他一边研究西方近现代艺术的发展沿革,总结西方近现代艺术发展规律,一边从事油画创作。刘海粟的油画创作确立了以传统中国艺术为基点,结合西方现代主义观念的创作方式,走上了具有个人特征的中西合璧之路。在这一阶段的创作中,塞尚的几何构成方式、马蒂斯的色彩表现,都被刘海粟以自己的理解融入画面,这些新的创作元素被他的中国传统写意精神所驱动,创作出一批具有西方现代主义表征,同时蕴藏传统中国审美取向的作品。
 
归国之后的刘海粟继续探索着在绘画创作和美术教育方面的中西合璧之道,对于中西艺术语言的融合实验一直是他创作的初衷和线索。他不仅办学、创作,也同时发表了关于西方艺术的译文和著述,力图从技法到思想革新旧中国的艺术窠臼。在此过程中,他领会到西方现代艺术所折射出的现代精神,并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创作过程中,这是隐藏在绘画技法表象之下更深层次的“中西合璧”,刘海粟为中国美术的前进发展开辟了新的境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刘海粟深入地思考传统中国艺术观念融入油画这种源自西方美术创作体裁的具体方法。他重新审视中国画和油画之间在艺术本体层面的关系,注重把中国传统美术的具体技法直接融入油画的创作,将自己所学习的西方各个流派的色彩、线条和造型方法,与中国绘画的传统相融合和改进,探索出可以推而广之的创作方法论。 
 
20世纪80年代起,刘海粟对于油画技法的运用早已融会贯通、酣畅淋漓。西方艺术语言融入传统中国画的笔法墨法,画布为纸、颜料为墨,西方印象主义中的光色变换和野兽派的色彩与中国青绿山水的瑰丽淡雅在同一幅画面中遥相呼应,融为一体。这是经过西方艺术洗礼和东方文化浸润之后生发成的洒脱和自信。西方现代主义中的反叛内核经过中国人文精神的提炼与内化,成为一种以油画为媒介,融合西方现代精神与中国文人心性的艺术形式。刘海粟一生探求的“中西合璧”之道终于完成,造就了新的审美范式,也为油画的民族化的探索铺就了一条宽阔的大道。 
 
色彩运用
刘海粟的油画色彩浓丽强烈,用笔放达劲健,其笔触借鉴了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奔腾起伏富有节奏感,具有浓烈的中国气派。20世纪50年代以后他则将着眼点移到了“西体中用”、“借西融中”的艺术实践上来。20世纪80年代以后,喜作泼彩法,用色愈加厚重浓烈,风格尤显浑厚凝重,具有油画的意味但不失中国画的气派与精神。其晚年的泼彩画可以说代表了他一生艺术探索的成果,这就是以国学为基,以西画(主要是油画)为媒,以生活为源,以书法为骨,以气韵为主,以精神为本,创造出了具有“大气、逸气”风貌卓异,不同凡响的中国画的时代新作。 
 
油画画作
作为油画家,刘海粟在艺术上更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面貌、个性和胆识。他的油画生气蓬勃、感情饱满。饱含作者对自然、对祖国河山、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油画集中西之长而融会贯通,形成雄肆豪放、瑰丽沉厚的风格。他的油画不论是风景、静物、人物,都不是作冷漠的表面模写,而是倾注了自己全部热情,从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风格。为了倾注感情,就不去追求表面细节和非本质的真实。为了传神,就必须放弃一切繁琐,繁琐是艺术上的事务主义和平庸。自然不事柔媚,不落纤细,不为巧密,不居短浅,而宁可出以强烈的色彩、豪放的笔触和线条,把自己所感受到的自然的内在生命,有力地呼唤出来。 
 
国画画作
刘海粟的中国画有三大特点:一是传统的功底深。他对文人画传统有所钻研,有很强的书法入画的能力,能自由地用重墨抒发自己的感情;二是注意写生和观察自然,能够不断从自然中吸取创作的灵感;三是融合西画表现方法,以适应现代人视觉和心理上的审美需求,适应现代环境的装饰需求。他的作品既有整体的大效果,又有局部和细节的美,经得住远看,也经得起近看,他的画风自成一体,有强烈、鲜明的个性。 
 
绘画技法
刘海粟是在“青绿”“水墨浅绛”“泼墨”基础上接受油画的某些技法并融会贯通创造出来了大泼彩绘画,有着从实验摸索到逐渐完善的过程,经历了从构线泼染到放笔泼染的变化过程,写意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强。 
 
刘海粟的泼墨泼彩不仅包括山水,而且还有花鸟,尤其泼彩荷花,成为泼墨泼彩的保留题材。在长期写生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大泼墨泼彩的绘画技法,运用这一方法进行绘画创作,他的泼墨泼彩是一种重笔豪放的写意画法。 
 
刘海粟晚年的泼墨泼彩绘画,多从写生中得来,他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的大美、壮美境象,将其作为绘画的表现对象,于雄奇幽深的境象中蕴涵着自己对世界的感受。他的泼墨泼彩绘画有光色效果,他对后期印象派乃至野兽派等西方现代画家的绘画成分都有所吸收,用到泼墨泼彩上来,用色大胆概括,创造出斑驳陆离、绮丽幽深的光色效果。他的泼墨泼彩是对自然物象的高度抽象,空气和光影,也在画家的笔下得到幻化,有着真实感。刘海粟的泼墨泼彩有光色效果,更有写意化的笔墨语言。他注重意境和笔墨的高质要求,注重骨法用笔与随类赋采的两向融合,把青绿山水与水墨写意结合起来,把用线造型及泼墨泼彩的表现性因素结合起来,构线为骨,泼墨泼彩。他的笔墨首先是为造型服务的,然后才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内容,他的笔墨往往通过山石树木等具体的物象而呈现出来的深邃内容,这是他最为主要的绘画特征之一,蕴涵了东西方绘画的构成要素。
 
四、人物评价
“刘海粟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评) 
 
“刘海粟老而弥坚,不仅创作甚丰,而且对艺术教育作出了许多新的贡献;他的艺术成就卓著,享誉美术界;他学贯中西,艺通古今,独树一帜。”(南京艺术学院评) 
 
“刘海粟是杰出的中国画家、油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和美术史论家,同时也是古代书画收藏家和诗人。回看刘海粟的艺术人生,精彩又曲折,这是能传之后世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刘海粟美术馆评) 
 
“刘海粟屡开中国新美术的先河,并以卓然的艺术成就,终成永铸史册的一代巨匠。”(青海卫视评) 
 
“刘海粟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是当今中国艺术界誉满中外的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央视网评) 
 
“刘海粟的一生,是孜孜以求,不懈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升华的一生,他的开放的艺术理念,张扬的艺术个性在‘不息的变动’下,使他的艺术具备了强烈的民族气息和独特的性格特征,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的杰出代表。”(《中国书画》评)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刘海粟是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胆识、勇气,很是令人敬佩,他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早重视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的先驱者之一,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在艺术上的创造性成就和他对发展中国艺术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光明日报》评)
 
五、后世纪念
刘海粟美术馆
刘海粟美术馆
 
纪念故居
刘海粟旧居,位于上海复兴中路512号,是一幢法式双拼联体四层花园洋房,从20世纪30年代起,刘海粟租下这里居住,直到去世。 
 
院馆命名
刘海粟美术馆是中国首座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省市级国家美术馆,是集收藏保管、学术研究、展览陈列、教育推广、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该馆于1995年3月16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2018年12月28日,刘海粟艺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