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中國藝術家     |     来源  网络来源    |    2023-06-12 11:22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
 
一、人物简介
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节,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金华仙伯 。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进士及第,历任叶县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泰和县知县、德平镇监、秘书省校书郎、《神宗实录》编修官、集贤校理、国史局编修官、起居舍人、宣州知州、鄂州知州、涪州别驾、宣议郎监鄂州、奉议郎兼宁国军判官、朝奉郎兼舒州知州、吏部员外郎、太平州知州等职。1105年,黄庭坚病逝于宜州南楼,享年61岁。而后,宋高宗追赠黄庭坚为“龙图阁大学士”。1265年,宋度宗追赠黄庭坚谥号:文节。黄庭坚一生为官清正,治学严谨,以文坛宗师、孝廉楷模垂范千古。
 
二、主要成就
 
山谷词
山谷词
 
文学造诣
黄庭坚的诗以杜甫为宗,提倡诗要有“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之髓 [19] 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他的诗作风格奇崛,为江西诗派开创者。著作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山谷词》)。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江西诗派由此正式进入我国诗坛,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它是以黄庭坚诗创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
 
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重视推陈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以唐诗的集大成者杜甫为学习对象,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苏轼作诗以气运笔、放笔纵意、纵横驰骋、大开大阖、变化莫测、结构复杂,无迹可求,所以苏诗成就虽高,师之者极少,未能形成流派。黄庭坚的创作思路有迹可寻,甚讲法度,便于学习,所以其追随者很多。
 
黄庭坚的诗,法度严谨,说理细密,代表了宋诗的特点。可以说,黄庭坚诗是最具宋诗艺术特色的,受黄庭坚影响形成的江西诗派,也影响了南宋一代诗风,并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句,可见推举之重。 
 
黄庭坚作诗在诗技上有三大特点:
一是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来处”。时人评黄庭坚作诗“一字一句,必月锻季炼,未尝轻发”。黄庭坚还提出诗的 “句中眼” ,所谓“句中眼”即后人所说的“诗眼”,就是注重对关键字词的锤炼,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即是锤炼而来,可谓“置一字如关门之键”。
 
二是重视句法。黄庭坚《送顾子敦赴河东》诗:“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何谓“句法”,从这句诗里可以看出,黄庭坚论诗的句法尚简易,如秋月澄江,明晰可感。在 《与王观复第二书》中说:“但熟观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诗,便得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无斧齿凿痕,乃为佳耳。”
 
三是讲究章法。黄庭坚讲章法命意言论甚多,如:“欲作楚辞,追配古人,直须熟读《楚辞》,观古人用意曲折处讲学之,然后下笔。譬如巧女绣妙一世,若欲作锦,必得锦机乃能作锦。”把章法结构喻为“锦机”。又如“山谷文章必谨布置,每见后学,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又如:“作诗正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浑,方是出场。”综合起来看,黄庭坚所谓章法是讲求诗的结构的曲折变化,而这些曲折变化是通过学习前人作品揣摩出来的。
 
黄庭坚虽讲诗法,但他并不固守诗法,而是要求最终超越诗法,达到 “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
 
书法成就
 
松风阁诗
松风阁诗
 
行书
在祖父黄湜的影响下,黄庭坚自小就喜欢书法。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其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其中不能没有其对王羲之书法学习的深悟。
 
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深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榜样。在黄庭坚题跋中,即反映出黄庭坚从苏轼处学习书法的一些消息,如“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业”,又如“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黄庭坚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交谊师友之间。从黄庭坚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而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如苏轼《祷雨帖》,笔意极似黄庭坚,特别是其末尾数字,从容娴雅,行笔松缓,几若黄庭坚代笔。
 
黄庭坚行楷大字书风的形成当为其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之后并不断师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黄庭坚师《瘗鹤铭》有一个误会,即他把《瘗鹤铭》看做右军所书,且深信不疑,故而倾力揣摩师习。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这倒促进了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从客观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对于苏轼书风形成的渊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诗帖》与洛阳《龙门二十品》做一比较,即可得出明确答案。黄庭坚则明确标榜师法《瘗鹤铭》。
 
诸上座帖
 
草书
黄庭坚的草书是学时人周越的 [23] 。苏轼以周越书为“险劣”,米芾则评周越书为“气势雄健而锋刃交加”。黄庭坚后来在一则论书语中道出了其书法及书学思想成熟后对周越书法的看法:“王著临《兰亭》《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文》,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力也。”
 
无疑,黄庭坚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当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的。他在《跋此君轩诗》中写道:“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
 
黄庭坚草书的成熟还得益于其书外功的参悟。除其上述“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外,他还有一段自道可说明因缘:“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颠长史、狂僧皆倚而通神入妙。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笼挥洒,往往变幻莫测、出神入化。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黄庭坚所作《诸上座帖》等佛家经语诸草书帖,乃真得其妙理者。也正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三、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

散文
《书幽芳亭》
《答洪驹父书》
《答李几仲书》
《苦笋赋》
《大雅堂记》
《上苏子瞻书》
诗歌
《题竹石牧牛》
《题王居士所藏王友画桃杏花二首》
《清明》
《题郑防画夹》
《新喻道中寄元明》
《牧童诗》
《病起荆江亭即事》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登快阁》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弈棋二首呈任渐》
《寄黄几复》
《喜太守毕朝散致政》
《寄贺方回》
《睡鸭》
《春近四绝句》
《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
《漫尉》
《寄李次翁》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满庭芳·茶》
《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
《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
《清平乐·春归何处》
《醉蓬莱·对朝云叆叇》
《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
《念奴娇·断虹霁雨》
《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千秋岁·苑边花外》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鹧鸪天·塞雁初来秋影寒》
《沁园春·把我身心》
《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谒金门·示知命弟》
《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
《木兰花令·凌歊台上青青麦》
《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书法
《王长者墓志铭稿》
黄庭坚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宋黄庭坚荆州帖》
《浣花溪图引卷》
《黄州寒食诗卷跋》
《松风阁诗帖》
《李白忆旧游诗卷》
《伯夷叔齐墓碑》
《诸上座帖》
《庞居士寒山子诗》
《龙王庙记》
《狄梁公碑》
《送四十九侄诗》
《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
《经伏波神祠诗》
《花气薰人帖》
《黄庭坚致云夫七弟尺牍》
《砥柱铭》

 砥柱铭
砥柱铭
 
四、人物评价
黄庭坚书磨石刻“双井”
黄庭坚书磨石刻“双井”
 
两宋时期
王安石:鲁直清才,非奔走俗吏。
 
潘大临:(黄庭坚)翰墨精神全魏汉,文章波澜似春秋。
 
苏东坡:①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可谓“三反”。②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③此人(黄庭坚)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其诗超轶绝尘 ,独立万物之表 。
 
晁补之:鲁直于怡心养气, 能为人所不为, 故用于读书、为文学, 致思高远, 亦似其为人。
 
张耒:①(黄鲁直诗)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擅风流。②鲁直一扫古今,出胸臆,破弃声律,作五七言,如金石未作,钟磬声和,浑然有律吕外意。近来作诗者,颇有此体,然自吾鲁直始也。
 
秦观:每览此编(黄庭坚诗集),辄怅然终日,殆忘食事,邈然有二汉之风。今交游中以文墨称者,未见其比。所谓珠玉在傍,觉我形秽也。 
 
陈师道:豫章之学(黄庭坚的学问)博矣,而得法于杜少陵,其学少陵而不为者也。故其诗近之,而其进则未已矣。 
 
惠洪:东坡、山谷之名,非雷非霆,而天下震惊者,以忠义之效,与天地相始终耳,初不止於翰墨。
 
孔平仲:鲁直之文如电坼霜开,鲁直之书如雨行冰散。
 
冯时行:黄太史用笔调和,收藏遒劲之气于笔墨中,无一点暴露。 
 
吕本中:①(黄庭坚文章)极风雅之变,尽比兴之体,包括众作,本以新意者,唯豫章一人 [66] 。②惟豫章(黄庭坚)始大出而力振之,抑扬反复,尽兼众体,而后学者同作并和,虽体制或异,要皆所传者一,予故录其名字,以遗来者。
 
胡仔:①山谷自黔州以后,句法尤高,笔势放纵,实天下之奇作,自宋兴以来,一人而已。②开元之李杜,元祐之苏黄,皆集诗之大成者……清辞丽句,不可悉数,名与日月争光。③豫章自出机杼,别成一家,清新奇巧,是其所长,
 
袁文:字之从水者,篆文作此字,盖水字也。至隶书不作*字,乃更为三点,亦是水字,然三点之中,最下一点挑起,本无义,乃字之体耳;若不挑起,则似不美观。本朝独黄太史三点多不作挑起,其体更道遒,信一代奇书也。
 
岳珂:山谷书法,本于天才。变而成家,如万壑崖。
 
黄震:①(涪翁)孝友忠信, 笃行君子人也。②究其所能垂芳百世者,实以天性之忠孝,吾儒之论说。
 
汪应辰:闻之前辈,鲁直疏通乐易,而其中能守,毅然不可夺。
 
杨万里:①苏(轼)似李(白),黄(庭坚)似杜(甫)。苏李之诗,子列子之御风也;杜黄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驾玉车也。②文字中喜用古人语,此自山谷一法也。③要知诗客参江西,政似禅客参曹溪。不到南华与修水,於何传法更传衣。
 
谢枋得:黄山谷、陈后山为本朝(南宋)诗祖。
 
韩淲: 黄鲁直意趣极高。(出自《涧泉日记》)
 
金元时期
金代 施宜生:(山谷草书)行行当行止当止,错乱中间有条理。意溢毫摇手不知,心自书空不书纸。
 
金代 赵秉文:涪翁参黄龙禅,有倒用如来印手段,故其书得笔外意,如庄周之谈大方,不可端倪。
 
金代 元好问:东坡以来,山谷(黄庭坚)、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性情,留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遗山文集卷三十六·新轩乐府引》)
 
金代 王若虚:鲁直(黄庭坚)雄豪奇险,善为新样,固有过人者。
 
元代 刘埙:宋惟涪翁集厥大成,冠冕千古而渊深广博,自成一家。
 
元代 赵孟頫:①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②黄太史书如高人胜士,望之令人敬叹。
 
元代 刘敏中:(山谷草书)浩浩乎如行云,倏乎如流电如惊蛇如游龙,意态横出,不主故常,当使人心动目眩而莫知其然也。静而察之,无一画之违于理。
 
元代 脱脱: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元代 方回:①(黄庭坚)人品高,胸次大,学问深,笔力健……诗如弈棋弯弓,高一着决定高一着,臂力弱者,虽欲强进分寸不可也。②山谷诗弘大,而古诗尤高。③山谷诗宋三百年第一人。
 
元代 柳贯:豫章(黄山谷)一再变,八体乃纯如。晚将鸡毛笔,大仿茧纸书。松风阁中作,群玉排疏疏。至今元祐脚,清标能起予。
 
元代 袁桷:①(黄庭坚)神清骨爽,声振金石,有穿云裂竹之势。②豫章太史诗行于天下。
 
元代 戴表元:豫章黄鲁直出,(诗)又一变而为雄厚。
 
元代 张之翰:宋称欧苏及黄(黄庭坚)陈,唐尊李杜与韩柳。
 
明清时期
明代 宋濂:元祐之间,苏黄挺出,虽曰共师李、杜,而竟以已意相高。
 
明代 王祎:《跋黄山谷赠元师诗》云:公此诗辞冲气夷,尊君爱国之意意于言表,故前辈谓公黔州以后,句法尤高,其书此诗体逸韵胜,笔势殊超迈可喜,盖其字法至是亦复高矣。
 
明代 贝琼:山谷以诗鸣熙宁、元丰间,与苏文忠公驰骋上下。
 
明代 李时勉:山谷书虽宋人体格,而有晋人风度,其清劲端重。
 
明代 杨一清:黄(黄庭坚)陈虽号江西派,而其风骨逼近老杜,宋诗盖至此极矣。
 
明代 唐顺之:黄豫章(黄庭坚)诗,真有凭虚欲仙之意…… 唐人盖绝未见到此者也。虽韦苏州 之高洁,亦须让出一头地耳。
 
明代 叶盛:至宋苏文忠公与先文节公(黄庭坚),独宗少陵、谪仙二家之妙,虽不拘拘其似,而其意远义赅,是有苏黄并李杜之称。
 
明代 徐渭:黄山谷书如剑戟,构密是其所长。
 
明代 安世凤:山谷(腊梅诗卷)此诗及字皆妙绝,可与此花并美。
 
明代 王穉登:①(黄庭坚)楷法妍媚,,笔势纵横绝胜菊坡。②(山谷)公以道安真迹,乃双井之法大令者。翩翩欲飞而意气虚和,非若寻常务以欹侧取势者也。
 
明代 项元汴:(山谷书)真得英雄矍铄之气。
 
明代 王世贞:①山谷书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最为奇逸,有潆洄飞舞之势。②山谷书此君轩诗,怒笔勃掣 ,有箨龙坼石势 ,悬针下垂,则轻梢遏云,槎牙外向,则须节奋张,居然墨池傍兔苑。
 
明代 祝允明:双井(黄庭坚) 之学,大抵韵胜,文章、诗学、书画皆然。
 
明代 沈周: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 “草圣”宜焉。 
 
明代 瞿佑:宋诗以欧(欧阳修)苏(苏轼)黄(黄庭坚)陈(陈师道)为第一,渡江以後,放翁石湖诸贤诗,皆当深玩孰观,体认变化。
 
明代 陈献章:宋儒之大者,曰周、曰程、曰张、曰朱,世之能诗者,近则黄(黄庭坚)陈(陈师道),远则李杜。
 
明代 桑悦: 至宋苏(苏轼)黄(黄庭坚),披李杜之裘, 乘曹刘 之马,豪侠于千古之间, 观其规模气象, 终不出杜之规矩, 及写至达死生、 同去就处, 又前人所无, 亦能自为之祖。
 
明代 孙鑛:(黄庭坚)书,筋骨甚厉,而不伤态,真有箨龙坼石势。
 
明代 董其昌:见此本(黄庭坚《致无咎通判学士帖》),乃展坐具礼拜,知名不虚得。
 
清代 赵翼:北宋诗推苏、黄两家,盖才力雄厚,书卷繁富,实旗鼓相当。
 
清代 翁方纲:①(山谷)顾其天资之高,笔力雄健,自辟门户。②山谷诗,譬如蓉树,自根生出千枝万干,又自枝干上倒生出根来。③山谷于五古,亦用巧织,如古律然,特其气骨高耳。
 
清代 李调元:黄山谷七言古歌行,如歌马、歌阮,雄深浑厚,自不可没,与大苏并称,殆以是乎?
 
清代 方东树:①山谷学杜韩,所得甚深……入思深,造句奇崛,笔势健,足以药熟滑,山谷之长也。②山谷之妙,起无端,接无端,大笔如椽,转折如龙虎,扫弃一切,独提精要之语。
 
清代 刘熙载:黄山谷词,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办。惟故以生字、俚语侮弄世俗,若为金、元曲家滥觞。
 
清代 冯煦:后山以秦七、黄九并称,其实黄非秦匹也。若以比柳,差为得之。盖其得也,则柳词明媚,黄词疏宕,而亵诨之作,所失亦均。
 
清代 陈宝箴:文节公僻处分宁万山中,与眉山苏氏踵起,与相颉颃。各以其亮节高怀穷极文章之变化,天下号苏黄,旷百世而无异词,固命世之豪杰哉。独其文采照耀千古,虽寸槏只字,益久而人益加贵爱。有谓读公诗如见鲁仲连李太白,不敢复论鄙事。其感发人心可谓至矣。
 
民国至今
康有为:①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昧。至其神韵绝俗出于鹤铭。②宋人之书,吾尤爱山谷。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浓,人门自媚。
 
李瑞清:鲁直书无一笔不自空中荡漾而又沉着痛快,可以上悟汉晋,下开元明。
 
陈衍:黄庭坚诗脱胎于杜,却自成一家。
 
陈三立:(黄太史)然高吟气横秋。涪翁诗,鑱刻造化手,初不用意为。涪翁诗,奥莹出妩媚,冥搜贯万象,往往天机备。 
 
朱自清:(黄庭坚)是第一个有意的研究诗的技巧的人。
 
朱德:黄庭坚的字苍劲有力,巧藏于拙。
 
徐无闻:涪翁(黄庭坚)书 果何以, 或似回甘双井茶。
 
黄锦祥:吾族钜贤,山谷著闻天下。苏门学士,才艺超绝,忠孝凛然。
 
郑永晓:黄庭坚一生,历尽沧桑,几经政海波澜,从未显位执掌大权,他不苟附进,淡泊名利,批评时政,屡遭厄境。在冤屈贬谪生涯中度生,其高风亮节为众敬仰,丰绩万年。
 
李志敏评价:黄庭坚论书、鉴画、评诗均以韵字为先,他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
 
五、人物纪念
 
黄庭坚纪念馆
黄庭坚纪念馆
黄庭坚纪念馆
黄庭坚纪念馆位于修水县城南,为江西省十大名人纪念馆之一,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建成开馆。馆内有“九曲回廊”,廊长31.89米,宽2.76米,镶嵌黄庭坚书法碑刻29通,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修水县对纪念馆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和维修,新馆占地面积45.29亩,主要建筑有濂山书院、黄庭坚书法碑廊、当代名人书黄庭坚诗词碑廊、景观桥、爱莲池、观景廓等。
诸上座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