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国”“美”首任校长林风眠 | 百卉含花,志趣相投

 拍賣資訊     |     来源  西冷印社    |    2023-11-30 14:18
1925年,一声清脆的汽笛声长长的划过海洋,游轮从巴黎渐渐驶向最初的起点。他西装革履,中长的黑发在海风中飞扬,圆框眼镜流露出一丝腼腆,眼神刚毅而坚定。站在游轮的护栏边,他在心中默默梳理着在浪漫之都学习到的艺术武装,用以热血润色河山,以热情讴歌民族,响应“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像士兵一样,誓“为艺术战”!

明年就是国立艺术院成立90周年的日子,想必你一定不会忘记当年西湖边那个意气风发、运筹帷幄的青年校长。在长达91岁的生命旅途中,他见证和付出过太多太多,他不仅是一位勤奋执着、勇于创新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艺术教育家。

他就是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原初机构)首任校长——林风眠。

 

青年林风眠

 

国立艺专旧影
 

1925年,学成回国的林风眠在蔡元培的推荐下,就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1928年,蔡元培邀请林风眠出任国立西湖艺术院校长,委以重任,寄以厚望。如果说欧洲学院艺术以巴黎美专为中心,那么要发扬东方艺术,也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学院,在蔡元培心中能够担当起这个责任的,便是国立艺术院和林风眠了。

从此,林风眠开始在西湖罗苑书写自己艺术道路上的新篇章。在艺术上,林风眠紧握住中西合璧的船帆,在西方印象主义中汲取营养,嫁接于传统水墨之上,相互扶持下形成符合东方人审美的“风眠体”。在教育上,林风眠多次举行西化艺术运动,成立艺术运动社、创办《亚波罗》、《雅典娜》等新艺术杂志,让中国在世界艺术运动中发出了引人注目的声音。

 

中年林风眠

他虽然历任艺术教育界要职,却不喜欢社交场上的应酬,尤不喜交结权贵,或用非艺术手段达到艺术的目的。在这一点上,他很像曾十分看重他的蔡元培,虽然蔡元培历任要职,却守着一个学术知识分子的独立性。故而,对于那些帮助过他们,或者志趣相投的朋友,唯有一幅“走心”的画作可以表达艺术家的内心。

- 久病遇良医,谨以繁花表心意 -

 

五十年代,林风眠独自一人定居上海,为了扛起家庭的开支,生活过的极其简朴。几乎每天在家对面的米店里买五分钱的面充饥,晚上则是一小碗稀饭果腹,一碗菜常常要吃好几天。这样食不充口的日子让林风眠患上了肠道上的疾病,林风眠习惯夜里作画,在古典音乐的旋律下挑灯执笔,时常同一题材连续画数张,不满意的作品就立刻处理掉,有时一晚上的劳作一副作品都没有留。夜晚的林风眠在艺术中“鼓腹含和”,但这使他的病情日趋严重,落下了慢性病的病根。


有一次,林风眠前赴苏州太平山写生,结识了时任苏州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副院长的陈明斋,随着寻医问药和日常往来,林氏又有了一名从医的好朋友。陈明斋学识渊博,医术高超,但诊察病人从不草率,经过他治疗的病例成千上万,都会被他认真负责的精神折服。陈明斋对待医学的专注正如同林风眠对艺术上的执着,他们都为这片土地不曾放弃和偷懒,因为爱的深沉。

 

林风眠(1900-1991) 百花争艳
纸本 彩墨
说明:陈明斋旧藏。
70×70cm
藏家简介:陈明斋(1911-1997)中国著名医学博士、外科专家。1950年美国留学归国,率先在国内提出麦克凡氏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在肠道科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主编、翻译的《外科学》、《肠梗阻》、《外科学简史》等6部医学专著,在国内有巨大影响。

- 同为艺中人,以画相交真君子 -

一九二五年,林风眠乘坐的游轮停靠在新加坡海岸时,另一位将影响中国画坛的领袖也正巧登上了这条游轮,那就是徐悲鸿。作为徐悲鸿的得意弟子黄养辉,早年曾担任徐悲鸿的秘书长达20年之久。

据黄养辉之子黄贤安回忆,解放后林风眠曾邀请黄养辉来国立艺专暂住一段时间,两人私交甚好,其经常相互交流、互赠作品。此次2017西泠秋拍的这幅《欣欣向荣》即为林风眠创作并题上款、赠与黄养辉的情谊之作。

 

林风眠(1900-1991) 欣欣向荣
纸本 彩墨    
说明: 黄养辉上款,委托人直接得自其家属。
58×52cm
上款人简介: 黄养辉(1911.11—2001.6)别名黄旭晨,笔名黄易,著名书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金石篆刻家。1911年生于江苏无锡。早年受过造型艺术的严格训练,担任艺术大师徐悲鸿教授的秘书前后长达20年之久,成为徐悲鸿的得意弟子。悲鸿大师曾评价其“于艺卓然有所树立,开中国绘画新境界,知名当世”。黄养辉教授曾任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高级画师协会顾问、《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编委会特聘顾问、曼谷中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

- 沪上听评弹,志趣相投交流多 -

移居上海后,因为老乡加好友关良的影像,林风眠开始对中国传统戏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京剧、越剧、评弹,无一不欢。说到苏州评弹,不可不提的便是评弹界的才子——黄異庵,他还是著名评弹艺术家、纂刻家、书法家。

六十年代初,黄異庵时常与门徒杨振雄一同去上海各书院演出,林风眠就是此时与黄相识的。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两人交往密切,不仅交流评弹艺术的精粹,还在绘画、纂刻上有所往来。黄異庵为林风眠纂刻过多方私印,林风眠也绘制作品赠予黄異庵以表友谊。本拍品即为林风眠在此期间精心绘制并赠予黄異庵的佳作。

 

林风眠(1900-1991) 花卉
纸本 彩墨    
说明:黄異庵上款。
55×42.5cm
上款人简介: 黄異庵,著名评弹艺术家、篆刻家、书法家。幼年师从沪上三大书法家刘介玉,后与邓散木学习篆刻。因喜好潜心专研评弹艺术,他以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西厢》、《李闯王》得到了评弹界的高度认可,被誉为“状元先生”。解放后,他代表华东地区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工作者代表会议,会议上周恩来、田汉对他赞赏有加,称他为“评弹才子”。


静物是林风眠40年代晚期至60年代最爱画的题材:大多画瓶花、盆花、玻璃器皿、杯盘、水果等。在这一些静物作品中,他探索构图、色彩、线描与色光的结合;探求水墨与水粉、东方神韵与西方形式的统一。在形式求索背后,是对美和生命活力的无穷追求。

观赏这些静物,犹如面对一处宁静而灿烂的“桃源”,一片充满情和爱的光焰,一个变化着感觉、心境和情绪的内在世界。在中国艺术家中,还没有人能把静物画得如此丰富、精致,如此具有心理性。

 

林风眠(1900~1991)  瓶花图 
设色纸本  镜片 
65×65cm

 

林风眠(1900~1991)  静物
纸本 彩墨
五十年代中期作
出版:《林风眠的艺术》P113,香港艺术中心,1992年。
展览:“林风眠作品展”,香港艺术中心,香港,1992年。
69×66.5cm

- 晚年居他乡,放不下的唯有艺术 -

一九七七年林风眠获批准探亲,由上海定居香港,住在香港九龙弥敦道中侨国产百货公司楼上临时堆货的货仓内,那里既是他的家也是他的画室。当时中侨百货公司的董事长孙城曾与林风眠是广东梅县的同乡,林风眠的堂弟林汝祥是当时中侨百货公司的经理,便住在林风眠家隔壁,负责照看林风眠的日常起居。此时的林风眠在香港过着深居简出的活着,除了艺术,已经无太多追求。

林氏笔下的人物有古典仕女的风韵,又有马蒂斯式的轻松优雅;无珠光宝气的华贵,亦无堆粉积脂的香艳;一方面流溢着异性的温馨,又一方面透露出对人欲物欲的厌倦。并无“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感怀,却可以感觉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老传统的影响。不妨说,这是林风眠创造的融古今中外为一体的女性美。

 

林风眠(1900-1991) 理鬓图
纸本 彩墨
说明:藏家一九八二年购于香港中桥国产百货有限公司。
68×68cm

 

1977年香港中侨百货公司举办林风眠画展

 

林风眠在香港九龙弥敦道寓所作画

 

林风眠(1900-1991)  家禽珍羽册
设色纸本 册页(共十页)
说明:程十髪题端并题签,王季迁题端。金光瑜、汪大文夫妇旧藏。
题端:41.5×37.5cm×2 画心:约41×37cm×6  39.5×35cm  33.5×32.5cm 
鉴藏者简介:1. 汪大文(1942- ),生于上海,早年曾师从钱瘦铁、唐云,后毕业于上海中国画院,从樊少云学习山水,后又得程十髪先生传授,研习花鸟、人物画。1964至1981年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1981年移居美国。
2. 金光瑜(1941-  ),别名金光渝,上海人。擅长中国画。毕业于浙江美院中国画系。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协会员。


- “国”“美”往事 -

1923年林风眠(中)林文铮(右)与李金发在柏林

1927年秋,林文铮、吴大羽、刘既漂学成回国,他们从巴黎乘火车,途经苏联回到北京。先期回国的林风眠则刚辞去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职务,便与林文铮等人一起南下来到上海。

蔡元培当时正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大学院”(即教育部)的工作,便马上向林风眠 、林文铮等人发出了邀请书。到了南京,蔡元培就聘任林风眠为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文铮为委员兼秘书。

1927年12月,林风眠建议在长江之南,设立一所艺术最高学府。蔡元培立即表示同意,马上派林风眠、林文铮等去江南考察国立艺术院院址,最后选定了杭州西湖孤山旁的“哈同花园”。国立艺术院成立后,蔡元培聘林风眠为院长,聘林文铮为教务长兼西洋美术史教授。

1936年林风眠带领杭州国立艺专教师们到超山郊游并凭吊吴昌硕墓(前排左起为林风眠、妻子艾丽丝、女儿蒂娜)

如今,在杭州西湖浙江西湖美术馆前面,还矗立着一座蔡元培和林风眠的铜像,用于纪念两位教育家对中国艺术教育的贡献。

1928年-1937年,林风眠先后任“国立艺术院”“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