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错金银铭文越王剑

 拍賣資訊     |     来源  西冷印社    |    2023-11-30 14:15

 

631  战国·青铜错金银越王旨殹(不光)剑

铭文:1. 戉王旨殹曰。

2.戉王旨殹曰。

3.自乍用佥曰。

4.自乍用佥曰。

5.戉王旨殹自乍用佥唯曰。

说明:1. 此为著名的国君越王勾践第四代玄孙越王殹(不光)佩带的王剑。

2. 在已知的数把越王旨殹(不光)剑中,此剑在工艺、书法上皆属上乘,是越国青铜铸造技术的代表。

3. 剑格与剑首采用金银混错技法饰鸟虫篆,铭文达30字之多。

3. 剑格铭文竖写横列,在以往所见传世或出土的越王者殹剑(包括越王不光剑)中尚是首例,填补了越王者殹剑过渡到越王丌北剑之间在剑格铭文书写形式上的缺环,历史价值极高。

5. 古越国即在今杭州,此剑重回故地,王者归来。

长:49.5cm

RMB: 8,000,000-12,000,000

出版:1. 《塩冶金雄收集品》第二八号,昭和十三年(1938年)。

2. 《开馆记念——新田美术馆名品图录》第十九号,昭和五十一年(1976年)。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与战争是古代社会最主要的两件大事,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青铜,自然主要用在祭祀器皿和战争兵器上,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以最复杂的铸造工艺制造了华美的青铜礼器;用最精良的材质和最智慧的工匠制造了所向披靡的锐兵。越王勾践之所以能称雄东南,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这与他拥有举世无双的宝剑分不开的。中国第一部地方志《越绝书》共十九篇,其中第十三篇专门讲述当时的宝剑,篇中相剑师薛烛对越王勾践的一席话颇值得玩味,“当造此剑之时,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蛟龙捧炉,天帝装炭,太一下观,天精下之。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技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也就是说,这五把剑是天、地、神、人共同合作铸造的。此话貌似神话传说,其实是先秦时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匠心思想的反映。古人作器,非常依赖优质自然资源的发现,出锡、出铜即偶然发现了优质金属矿藏;雨师、雷公、天帝等暗示了气候和自然环境非常适合铸剑。惟其如此,欧冶子才能充分展现其才能,铸就不可复得的名剑。勾践以后,越王鹿郢、不寿、朱勾、不光都有自作用剑出土传世。“不光”即“殹”,也就是这把青铜错金银铭文越王剑的拥有者,勾践的第四代孙,也是勾践复国后的第五位越王,在位时间较长,国力强盛,故在自用剑的装饰上也及其华美,所有的越王剑,只有殹(不光)自作用剑的铭文是错金银的。越王铭文剑,件件都是举足轻重的珍贵文物,而三十个错金银铭文的越王剑独此一件,其地位非同寻常。

 

当今的古玩市场假货泛滥,对于拍卖市场突然出现的名剑,人们自然最关心的是真伪问题,如果器物有“身份证”,则能提振人们对拍卖标的的信任。该越王剑首次现身是在1938年的《塩冶金雄收集品》中,第二十八图为“金银象嵌铭文青铜剑”,说明文字称昭和三年(1928年)从上海卢吴古玩公司购入。卢吴公司是民国大古董商卢芹斋和上海吴启周共同创办的,是中国最大、最早、时间最长的文物出口公司,卢芹斋更是以精于鉴赏闻名欧美,他向欧美有钱人推介中国文物,讲解中国文化,欧美古玩市场青睐中国文物,卢芹斋功不可没。第二次现身是1976年,日本“新田美术馆”的开馆纪念名品图录刊载了这把越王剑。两本图册虽然都是黑白照片,但首本有特写照片,所嵌金银丝文字字迹清晰可辨,与实物核对无误。剑身上少量锈斑的位置也与实物一致。所以,该越王剑出生硬朗,流传有序,无法冒充。

 

 

11月28日在对该越王剑的品鉴研讨会上,仔细观摩此剑,剑脊清晰挺直,剑刃磨痕符合时代特点。剑身因传世时间较长而失去了黄灿灿的原色,为暗淡的青黄渐变之色。在放大镜下显示极细的范铸气孔,与现代高仿的胶模痕大异其趣。剑身还有少量的铜锈和剑鞘的残留物,痕迹自然,非人为做作。剑格两面各错金银相间鸟篆文十个,字体以剑柄为上竖排:“戉王旨殹曰,戉王旨殹曰。自乍用佥曰,自乍用佥曰”;剑首底部以缘为上,字体竖排,金银相间错鸟篆文十个“戉王旨殹自乍用佥唯曰”,共三十个字。铭文嵌填平整紧密,无人为的刻填痕迹。部分错银文字因化学作用,一些笔划为铜色所侵染,呈现银黄色相杂的状态,是人为所不能完成的。越王剑到杭州后,西泠拍卖公司为其拍了X光片,照片显示,剑柄的内部结构完全符合春秋战国时期分节铸造、装配美化的铸剑工艺。

 

 

越王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价值不菲,《越绝书》记载勾践的“纯钧”剑有人出价“有市之乡二,骏马千匹,千户之都二”,相剑师薛烛还认为不能卖,因为“赤堇之山已合,若耶溪深而不测,群神不下,欧冶子即死,虽复倾城量金,珠玉竭河,犹不能得此一物”。即物质条件和铸剑工匠都没有了,名剑成了不可再得的无价之宝。

 

 

另一则故事是楚王令风胡子请欧冶子、干将为其作剑,“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制成了“龙渊”、“泰阿”、“工布”三剑,“晋、郑王闻而求之,不得,兴师围楚之城,三年不解”。但最后楚王凭泰阿之剑破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不管故事中有多少夸饰的成分,三剑制成确实不易,晋、郑王兴师围城索取宝剑也不足为怪。重要的是一把剑就能引起大规模的战争,足见其战略意义。

 

时至今日,科技如此发达,尚不能完全破译越王剑的制作密码,足见二千多年前工匠的智慧和匠心。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无愧于青铜时代的兵器之王,其经济价值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