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山水画的百代标程

 拍賣資訊     |     来源  千祝文化网    |    2023-05-20 17:34

  南宋山水画之变,始于赵孟頫,成于黄公望,遂为百代之师。彻底改变了南宋画后期南宋后期院画陈陈相因的积习,开一代新画风。南宋画坛自始至终流行李、刘、马、夏水墨刚劲派画风,简约有余而蕴藉不足,不若五代、唐末之山水画之水墨纷披,苍率潇洒,境界高旷。
 

  然赵孟頫之画风多变,虽仿效北宋,远法晋唐,但其山水画早期学晋唐,多青绿设色,后期宗法董、巨、李、郭,以水墨为主,均无固定面貌,其意境高远、淋漓潇洒又远不若黄公望,故董、巨一派山水画在元代主流地位的得力推手当属黄公望,而其本人也成为北宋画派的嫡系传人和山水巨变的集大成者。黄公望之传世名画现存51件,除去最富盛名的《富春山居图》,流传最广的怕属《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和《溪山雨意图》。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天池石壁图》以浅降法为之,即勾皴之后施以浅淡石和花青,这种效果反映出文人画清逸之意,又切合江南山水明丽秀润的特色,这一创造不仅为画界所推崇,而且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颇具影响。细观之,此画疏密有致,极尽写意艺术。虽曰天池,则尽显石壁之恢弘气势,连绵不绝,苍松、石径连缀其间,错落有致。虽山水成色、草石入磨,却未有突兀之感。自画下方淋漓的房舍、村落在曲径中蜿蜒幽幽,拾阶而上,一则显示出石壁山川的雄奇秀美,二则流溢古村落的孤绝和诗意,反映出文人士大夫的文雅清秀。

       除去画作右上部的画家题词,整个画作作上部留的空白艺术显然要少于马远的《踏歌图》之谓马一角的边角艺术,也是黄公望试图走出南宋水墨刚劲派画风的有力例证。然其均整、挺拔却不失局促之感。山之挺拔俊秀因松林背后的烟云缭绕而生飘渺之意。自此《天池石壁图》的前半主体“天池”方在神秘的雾气中“犹抱琵琶半遮面”地缓缓出场,“天池”显然用了虚笔,无半点水字却将清逸、飘渺、流动的天池泉脉尽收观者胸臆,庄严之美不失含蓄蕴藉之妙,至此天池石壁浑然一体,脱胎造化,令人称叹之极。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
 

  如果说黄先生之《天池石壁图》极尽“曲笔”来展示石壁与天池的“血肉至亲”,精心勾勒,以花青佐之,那么《九峰雪霁图》则尽显水墨画的渲染勾描、空灵毓秀之感。图绘高岭竞立,层岩峰起,丘壑峣峥,冻树萧瑟,是隆冬腊月,气候严寒的山区景象,图中山峦纯用空勾,浓墨渍染。水和天空用浓墨渲染,烘托出白雪皑皑大雪初霁的山峰景色。山中小树则用细笔勾描,树杆如“竹根”,树枝如“花霸”。用笔洗练,构图新颖,平中寓险,风格雄奇,可谓黄氏晚年水墨山水精品,然画作本身很容易给人一种突兀庸常的错觉,山石嶙峋,峰林过于无棱角,不若《天池石壁图》抑或《溪山雨意图》的清新淡雅、画意盎然。然而倘若我们能想起所谓“雪霁”自是不能同于江南山水命里秀润的特色,其线条的空勾、大写意正与雪景的空阔、瑰丽恰像呼应。所谓的突兀乃是风雪笼罩的缘故,白茫茫一片嶙峋怪石直穿云霄,九峰并出,与天地浑然一体,再细观其溪水呈墨状,加深其寒气逼人之势。而山峦中树干林立,如履薄冰,更显出苍翠之姿,在雪霁封顶,势必酝酿着微晕春光。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黄公望年近八十时,有幸登临富春山领略山河之胜,后历经四年,完成了《富春山居图》长卷。这幅作品画浙江富春山两岸初秋景色,笔墨苍简清润,体现了黄公望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其作山水画所倡导的去邪、甜、俗、赖的高标画风在此画中做出了完美诠释。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笔墨上已显然取法董源、巨然,但更为简约利落。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将近20厘米的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极富灵气,洋溢着平淡天真的神韵。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普染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上浓墨,但已足以醒目。这是一幅浓缩了画家毕生追求,足以标程百代之作,可谓水旷、山远、林幽、石秀的全息式山水长卷,足可媲美张择端风物画《清明上河图》的全景线轴。无怪乎董其昌见了惊呼:“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
 

  赵孟頫:《水村图》
 

  提起黄公望,或曰提起《富春山居图》不得不提起两个人,一个便是与黄公望有师徒之谓的老师赵孟頫,一个是同为“元四家”之一的王蒙。前面已经说到,明代画界的水画之变始于赵孟頫,成于黄公望,黄先生的绘画胚胎于赵氏,但其专意山水,着意于董、巨,水墨纷披,苍率潇洒,境界高旷,皆超出赵孟頫之上。可以看出《富春山居图》有着《水村图》影子,其旷远、幽深的境界,设色、着墨之风格显然受赵氏影响,然其洒脱的灵气、恬淡的神韵以及简约利落的浑然天成,尤其是那种全景式勾勒的高旷胸襟和画骨显然远远超过了赵氏。另一个与《富春山居图》竞相绽放而难决胜负的旷世杰作就是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同样的主体,同样的气势雄伟和意境高远。《青卞隐居图》则深邃幽雅,纵逸多姿,景物繁密充盈,尽显江南山岭的浑厚苍润之感,其作同样被董其昌誉为“天下第一”,显然两幅相类的江南图谱本质上是异质的。
 

  王蒙:《青卞隐居图》
 

  黄氏晚年之作,整体上率真简约但仍具象,《富春山居图》中线条简洁流畅,但无论山水、房舍、驳船皆灵动可感,以像称胜,相反王氏晚年作品则苍莽茂密趋向写意。在《青卞隐居图》中山水、丛莽、沟壑、碎石皆在苍茫中尽显深邃幽雅,浑然一体,意象苍莽而以泼墨写意独得神韵。具象与写意,从整体画风上讲并无优劣之分,苍莽而写意,难以捉摸,故王蒙的画难学,明清两代几乎没有得其真传者。而黄公望的简约而具象,似乎很合文人画家的心意。经董其昌倡导,清初“四王”的努力耕耘,黄公望的画风终于风靡清代将近三百年之久。
 

  这时的历史似乎重演了,当黄氏在明清二朝被尊为一代宗师时,那个曾不遗余力扭转南宋陈陈相因陋习的山水大家之画风居然也在“四王”的耕耘下成为一种符号化标志,从南北朝兴起直至唐末再到五代及至宋元黄公望的集大成者,也因之宗师地位的刻板化临摹重新进入一个死胡同,然而这并不是黄氏的过错,艺术之流派和风格的流变也可谓此起彼伏,相克相长,谁能料想在僵死的明清过后又迎来白石、悲鸿的中西交融之美,中国山水画之魅可谓再放异彩。
 

  但黄氏终归以自己笔意深远苍茫,峰峦浑厚,气势雄秀的风格开一代新画风,其作的神采、气韵,去邪、甜、俗、赖的美学高标为后世山水画的发展竖起了不朽之典范。愿用邹之麟称赏《富春山居图》的话来缅怀黄公望,“知者论子久画,书中之右军也,圣矣。至若《富春山居图》,笔端变化鼓舞,又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
 

  黄公望(1269~1354),平江常熟(金属江苏)人。精山水画,晚年的水墨画,运以草籀笔法苍茫简约、气势雄秀,有“峰峦雄浑,草木华滋”之评。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其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等,其中《富春山居图》最富盛名。